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术论文
    “现代化中医”正在呼之欲出 ——“菌心说”本质上是传统中医“藏象学说”以及“脏腑理论”的现代化升级版

    张成岗,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2015年7月1日

    目前医学领域主要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然而在慢病防控与治疗方面,中医则以其虽然缓慢、然而持久的有效性仍然得到公众的青睐,通常不是按照西医的模式要求患者通过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去控制慢病例如三高等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按摩、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确显示出了良好的慢病改善效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思维模式不同、对于疾病机理的认识不同,导致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对话屡屡出现不畅,目前的共性认识是“中医虽然宏观然而缺乏科学、西医虽然微观然而缺乏整体”,“中西医结合”也几乎成了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难以实现完美的联姻,导致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等技术以及系列传统中药的(特殊)炮制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不仅道地药材的质量在持续下降(由于化肥使用、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而且,即便是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也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支持并证明甚至关联起中药的明确疗效。与此同时,西医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医疗力量的主力军,在众多重大疾病的防诊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针对整个国际医学界所面临的多种慢病包括癌症层出不穷、心脑血管疾病等频繁高发的现状,西医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医学界在不断呼吁“中医现代化”的同时,我认为,“西医现代化”的呼声也迫切需要提升议事日程,以便真正提高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这也是我国大力推进“医改”的关键所在。然而,经过大量医学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巨大努力,我国慢病防控的现状依然举步维艰,不得不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中国医改何去何从?

    在认真分析、梳理和总结以往关于生物医学知识、西医发展历史、中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意外发现,能够真正有可能引领中国慢病防控走向健康未来的“医改之路”,恰恰有可能是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的中医!尤其是,我们意外发现,我们实验室所提出来的“菌心说”本质上是传统中医“藏象学说”以及“脏腑理论”的现代化升级版(简言之:中医的“藏”指的是“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中医的“象”指的是“人体”,“藏象学说”本质上揭示的是人体和菌群的共生关系;中医的“五脏六腑”方面,“五脏”指的是遍布于相应“六腑”这些人体空腔器官表面的“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换言之,中医“藏象学说”以及“脏腑理论”是对于“人菌关系”的深入阐释!),而且,基于这一理论,通过改善人体与菌群的平衡关系、重新让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尤其是胃肠道菌群从紊乱状态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很多慢病的症状就会显著减少,人体能够通过强大的自愈能力从慢病状态回归到正常健康状态,从而有望从底层或根本上使得人体有效减少慢病带来的健康危害,也必将为我国破解“医改”难题带来新的曙光。

    一、“菌心说”简介

    菌心说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张成岗研究员于2013年12月19日正式提出来的,指的是对于人体而言,人脑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器官,而隐居并共生于人体胃肠道内部甚至遍布在全身体内体外的微生物尤其是胃肠道菌群即“心脑菌脑”,很有可能是人体代谢信号特别是饥饿进食信号的来源以及多种慢病的起源中心。人体每天的饥饿信号来自于胃肠道菌群繁殖DNA的需要,通过攻击人体胃肠道粘膜向人体发出饥饿信号,引发人体摄食活动,而且饮食的种类也与胃肠道菌群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甚至受到其控制。在胃肠道菌群异常的情况下,人体会表现出多类慢病包括肥胖、便秘、三高、过敏和免疫相关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癫痫、孤独症、异食癖、甚至精神病等。甚至包括同性恋等问题也与胃肠道菌群的不同状态密切相关。总体上,基于“菌心说”学说的人菌平衡的表现公式如下:y{::}=a{::}*f1(x{::})+b{::}*f2(x{::})+a{::}*b{::}*f3(x{::}),其中,a=animal(含人体),b=bacteria(指菌群),f()为函数关系,x为环境变量,y为人体和菌群整体因变量,综合表现为身心灵三方面。

    二、菌心说与中医

    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直到今天,中医界仍然在使用“藏象学说”与“脏腑理论”描述疾病的发展并指导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案。然而,问题是目前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藏象学说脏腑理论到底指的是什么?尤其是在面临西医的质疑尤其是对于解剖结构、物质基础的提问的时候,传统中医往往很容易就陷入了难以回答、解释不清的尴尬状态,尤其是中医五脏“心肝脾肺肾”和西医的相应名词所对应的器官很难对应得上,导致说不清的问题,所以即便中医中药有效,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效但不知为何有效),虽然西医“知其所以然”但却“不知其然”(有效然而有毒副作用),所以中医和西医几乎相当于两条并行的铁轨,很难交叉在一起。

    非常有趣的是,当我们实验室经过了大量研究之后,意外发现中医的“藏”指的是“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尤其是胃肠道菌群、中医的“象”指的是“人体”,“藏象学说”本质上揭示的是人体和菌群的共生关系;而中医的“五脏六腑”方面,“五脏”指的是遍布于相应“六腑”人体空腔器官表面的“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是对于“人菌关系”的深入阐释!

    以上初步介绍了菌心说与中医“藏象学说”以及“脏腑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接下来系统描述其应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认知。

    同时,看起来并不令人觉得意外的是,中医对于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的描述,一直没有放在一个高度来阐释,而且认为“五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六腑”,与菌心说所说的“人体是菌群的载体”这一观点高度一致。

    三、菌心说与中药

    与西药具有明确的靶点等研究、分析和应用模式不同的是,中药通常缺乏明确的靶点,尤其是不同中药技师、通过不同方法炮制出来的同一产地同一时期的中药,也都会出现疗效和功效的差别,如果通过中药指纹图谱进行鉴定的话,往往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对于中药,有的说法是“黑糊糊一锅汤”,里边到底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等等,说不清楚、道不明白,怎么敢去让患者使用呢?是的,这的确是一个问题,然而,问题是很多中药确实是有效的,这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方面,中药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中药的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问题是中药究竟是如何起效的呢?其实现在答案已经逐渐趋于明朗,即很多中药都是通过调理改善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而发挥疾病治疗作用的,例如有学者报道中药“葛根芩莲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与调理改善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此类关于中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慢病治疗的报道还在不断增加。

    现在使用菌心说的观点看过来,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很多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很低(例如黄连素,西药对应名称是小檗碱),即很多中药往往很少进入人体(除非大量吃中药、或者胃肠道粘膜存在损伤、通透性增加的情况),通过调理人体共生菌群异常、纠正人菌失衡,当然可以改善人体慢病状态了。

    四、菌心说与健康

    人的健康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身心灵健康。按照菌心说理解,身体健康指的是人体本身的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人体共生菌群的健康,而“灵”的健康指的是人体和菌群两者之间共生关系的健康,并通过性格、精神、灵魂等方面进行表现出来。因此,做到人菌平衡,我们的健康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

    既然人体是由人体这个来自于父母的第一基因组和菌群这个来自于环境的第二基因组组成的一个整体,那么,根据菌心说观点来看,人体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一方面(主要通过小肠)用来满足人体本身的营养需求,同时,另一方面(主要通过大肠)用来保证菌群的营养需求,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我们的营养摄入只是关注到人体本身、而忽略了菌群本身,此方面主要指的是经过精加工的食物,那么,由于菌群缺乏相应的营养物质(例如膳食纤维、多糖等),无法完成微生物菌群在人体内的DNA复制和繁殖过程的话,就会导致菌群出现死亡而大量释放内毒素入血,导致人体出现慢病。

    此方面最为有趣的发现,是我们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饥饿源于菌群”这一重要现象,据此,在每天喂饱菌群、只喝水不吃饭的情况下,可以让人体正常生活工作7-14天,大量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基本上仿真了骆驼在沙漠里的生存模式。因此,我们提出:就人体健康而言,菌群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人体本身,因为从慢病防控角度来看,人体可以被理解为只是菌群的培养基和载体,菌群通过人体来吃饭,并通过不同的饮食习惯表征出人类的不同性格与情感;换言之,先菌群之忧而忧,后菌群之乐而乐,是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的上上策。

    上一篇:张志励思考中医” 逼着小医治大病(续)
    下一篇:用长白山中药特产治未病
邮  箱:tslfxjs@126.com    网 站: www.tslfxjs.com
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2023033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