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术论文
    ​张子和心理疗法学术特色

    赵红霞1,陈松2孔令海3,刘铭福1,汪文来[1]*[2]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2.北京新世纪春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253.北京仁医堂中医门诊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7

    摘要:张从正(约1150-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睢州考城人。师承河间刘氏之学,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典籍,颇有研究。张子和注重七情在发病学中的作用,认为七情交战于人体,导致气机紊乱,可变生多种病证,在治疗中善于运用七情相胜的原则。他治疗时充分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性情,采用药物、针灸、针药结合、音乐等治疗方法与心理治疗协同论治,充分显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其治疗方法上亦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暗示疗法、说理疗法、行为疗法及音乐疗法等多有异曲同工之妙,切合临床实际,对今天心理治疗的发展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张子和;心理疗法;学术特色

     

    张从正(约1150-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睢州考城人。师承河间刘氏之学,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典籍,颇有研究。张子和注重七情在发病学中的作用,认为七情交战于人体,导致气机紊乱,可变生多种病证,在治疗中善于运用七情相胜的原则。《儒门事亲》载心理治疗医案达10例(男6例,女4例),除2例是引用庄、杨先生外,自己治疗8例,《奇症汇》等书还记载有他另外的心理治疗医案[1-2]张子和的医案中就有医者以言语改变患者认知和情感的方法,至今仍是心理治疗的主要手段,其运用的心理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以情胜情疗法

    情志心理疗法,又称情志相胜法、以情胜情法,是最能体现中医理论特色的一种心理疗法,亦是张子和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儒门事亲》中,即已提出了许多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既有独特的中医心理疗法,又与现代心理治疗学的某些方法颇相类似。正如其在《儒门事亲》卷七中记载其运用喜胜悲治疗一因悲优结块的病人,即是运用此法取效的验案。

        2  “惊者平之”疗法

    行为疗法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来消除各种异常或不良行为。张子和所采用的行为疗法实际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消退疗法、满灌疗法等。如《儒门事亲》卷七记载其治疗受惊医案。此例张子和将“惊者平之”用于心理疗法,他认为“平者平常也。”“使其习见习闻则不惊矣。”这种系统脱敏的思想早在金元时期作为一种心理疗法而应用于临床,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3  针药心理结合

    人类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心理问题可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而躯体疾病往往也会引起或加重心理疾病,所以治疗时也应该采取综合的治疗方式。有时候应以针、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时候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更多的时候,则需要采用针药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儒门事亲》卷三“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篇有这样一个案例,“余尝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张子和对于因忧而心痛的病人,以针灸治其心痛,同时伴以杂舞、笛鼓,使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娱乐活动中,乐而忘忧,二者同时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3]

        4  心理安慰疗法

    张子和在临证时也十分重视病人求医的心理,注重平药安慰之法的运用。他曾在《儒门事亲·卷一·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中告于陈敬之,若小儿病缓急无药,不如不用庸医,但恐妻妾怪其不医,宜汤浸蒸饼令软丸,作白丸,给其妻妾,以为真药,使儿服之,以听天命,最为上药。他在此指出了安慰剂使用的条件:一是病情轻不重可用;二是缺乏合适的药物;三是缺乏不错的大夫,如若家属强烈要求使用药物则用。由此可以看出,张子和早在八百年前既已熟练运用安慰剂,且与现代安慰剂使用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相合。他还在《儒门事亲》卷八“是胎非积”案中详细记载了其治疗胡王之妻,使用平药安慰之法的医案。病人病脐下积块,呕食面黄,肌瘦而不月。此病人曾被认为是干血气,并经治疗无效。求治于戴人,戴人诊其尺脉洪大认为其是有孕之象,而病人不相信,再三求治于戴人。病人求医却不相信医之判断,张子和认为不是他妻子得病,而是他心理有问题。因而顺其情而从其欲,与之平药以应其意,这里的平药起到的是安慰剂的作用,并未给病人峻猛之药,后月份到了,果然是怀孕之候。现代临床心理治疗有时也会遇此类患者,此时只能灵活处之,顺情从欲而处与患者一些安慰剂,从而起到协同心理治疗的作用。

       病案举例

        案例怒胜思治疗不寐

    一富家妇人,伤思虑过甚,二年余不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而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其平。(《儒门事亲·卷七·不寐》)

    【按语】《素问·举痛论》:“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存而不行,故气结”。此医案是因思虑过度导致人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功能发生障碍,正气不行而气结,出现阴阳失调,阳亢盛不与阴交而不寐,脾气呆滞而食少或不食。治疗时张子和认为“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与其夫怒而激之”。因怒则气上,采用“激怒法”使气上逆以解胸中郁结,兴奋人之阳气因汗出而泄,从而达到阴阳调和,使阳加于阴而眠,不眠自愈,脉象和缓,饮食正常。

        案例喜胜怒治疗病怒不食

    项关令之妻,病怒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皆处药,几半载尚尔。其夫命戴人视之,戴人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娼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大笑。次日又令作角抵,又大笑。其旁常以两个能食之妇,夸其食美,其妇并索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瘥。后得一子。(《儒门事亲·卷七·病怒不食》)

    【按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素问·举痛论》:“百病皆生于气也”。由此医案可以看出,病人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说明其人怒气未消,肝气疏泄失常,导致气机紊乱,阴阳失调,出现气逆于上,浊阴不能下降则干扰清窍甚至会出现发狂等表现。张子和令二娼化装为伶人状使其欢喜,是宗《内经》“喜则气缓”之旨,采用“以情制胜”的“欢喜法”缓病人肝之急,百脉得以通达,从而消解其郁滞之气,枢机得以疏利,使肝脏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升清降浊功能得以恢复,大脑功能恢复正常,则发狂之证自然得以缓解,胃肠功能亦得以恢复。

        案例喜胜悲治疗因忧结块

    息城司候,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傍,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块皆散。(《儒门事亲·卷七·困忧结块》)

    【按语】《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由本医案能够看出病人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住。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言:“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本病病因是因过于悲痛,病机是气机不畅,导致正气闭塞,留结不行。“悲则心系急”此时肺叶胀大,上焦气机无以宣散,出现心痛乃至积而成快状,如覆杯,疼痛不止。《灵枢·本神篇》亦有云:“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张子和采用“以情制胜”之“欢喜法”以调畅气机,借巫之情貌,杂以狂言,使患者心情舒畅,气机调达,喜乐之间以消散其忧悲郁而成结之病。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言:“喜则气和而志达,营卫通利”。

        案例思胜恐治疗惊倒不知人

    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坠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戴人见而断之曰:惊者为阳,从外入也,恐者为阴,从内出。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胆伤矣。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按高椅之上,当面前下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戴人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伺少定击之,惊也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击门;又暗遣人画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戴人曰:《内经》云惊音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夫惊者,神上越也。从下击几,使之下视,所以收神也。一、二日虽闻雷亦不惊。(《儒门事亲·卷七·惊》)

    【按语】《素问·举痛论》:“惊则气乱”,也就是说惊则胆伤。《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针对本医案可以看出病人因突然受到惊吓而心神受伤,惶惶然无所主,总害怕受到伤害,故闻声则惊,甚至出现惊倒不知人。张子和根据《内经》“惊者平之”理论,采用各种方法使其平静,正如《儒门事亲》所言:“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观张子和之法是在观察病人症状的基础上,反复使用频繁刺激之法,将病人精神上强烈的刺激转化为平常的刺激,在对身体不造成新的伤害的前提下,消除既有的强烈刺激,使病人心境坦然平定、神归、心有所依、而气乱得平,则习以为常。此法通过提高病人对刺激的适应能力,达到治疗痊愈的目的。

        案例劳者温之

    昔余治一书生,劳苦太过,大便结燥,咳逆上气,时喝喝然有音,唾呕鲜血,余以苦剂解毒黄连汤,加木香、汉防己,煎服,时时啜之,复以木香槟榔丸,泄其逆气,不月余而痊。(《儒门事亲·卷三·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按语】张子和认为“惟劳而气耗,恐而气夺者,为难治”之病。本案为书生因过于劳苦气耗导致气机上逆而出现咳逆上气,损伤肺气之证。肺气受损则气不能摄血出现唾呕鲜血,同时脾胃之气亦受损伤,导致脾胃气虚,运化无力,且气机运行不畅,出现大便结燥等病理表现。遵《内经》“劳者温之”之法,采用解毒黄连汤加木香、汉防己之苦温之药煎服,再以木香槟榔丸苦温行气之药以治其气机上逆,很快痊愈。

        案例移情易性疗法

    昔闻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杨初未对病人,舆众人谈日月星辰躔度及风云雷电之变,自辰至未,而病者听之而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问其所好之事,好碁者,与之碁;好乐者,与之笙笛,勿辍。(《儒门事亲·卷三·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按语】张子和认为本病洞泄不已者,治疗应采用移情易性之疗法,投病人之所好,转移其注意力,以预防及治疗疾病,从而取得满意疗效。此法在治疗原理上与现代行为疗法的反应预防法相同,都是通过改变患者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使其注意焦点从病所转移到它处的心理疗法。

    总之,由以上张子和心理治疗医案分析可以看出,其治疗设计巧妙,疗效显著。治疗时充分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性情,采用药物、针灸、针药结合、音乐等治疗方法与心理治疗协同论治,充分显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其治疗方法上亦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暗示疗法、说理疗法、行为疗法及音乐疗法等多有异曲同工之妙,切合临床实际,对今天心理治疗的发展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又新.两晋南北朝及隋唐时代我国精神病学简介[J].中华神经精神科志,196511(1)15-17.

    [2] 孙晓波.陈无择的医学心理学探讨[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4263):46-38.

    [3] 马义泽.试论张从正的心理治疗方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2):107-108.



    上一篇: 再思考过敏性鼻炎真的需要抗过敏治疗吗?
    下一篇:中医药知识工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电  话: 010-56428219   邮  箱:tslfxjs@126.com    分会公众号:tslfxjs  tslfxjs120
地   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路110号华信大厦8层
版权所有:北京康芝源医学研究院  
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 官方网站: www.tslfxjs.com
京ICP备2023033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