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政策法规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诊断》解读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诊断》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09-12 

      1,2-二氯乙烷作为粘合剂或溶剂,广泛用于玩具、塑料和制鞋等手工行业。接触高浓度1,2-二氯乙烷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是指职业活动中,短期接触较高浓度二氯乙烷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接触1,2-二氯乙烷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及处理。亚急性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代替《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39—2002)。与GBZ 39—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诊断分级标准由轻度、重度中毒两级改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三级; 
      ——诊断分级中删除了肝、肾损害指标; 
      ——诊断分级中增加了颅脑影像学指标; 
      ——明确了接触反应的观察时间。 
      接触1,2-二氯乙烷后,血、尿样本中可以检测出1,2-二氯乙烷。但因其受接触时间、接触浓度以及在体内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血、尿中1,2-二氯乙烷的浓度与病人的中毒程度不成正比。所以,不能够用血、尿中1,2-二氯乙烷来评估中毒的程度,只能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关链接:关于发布《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的诊断》等6项国家职业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上一篇:《职业性急性钒中毒的诊断》解读
    下一篇:《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的诊断》解读
邮  箱:tslfxjs@126.com    网 站: www.tslfxjs.com
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2023033150号-1